大家都能夠體會在留學的日子裡,身在異鄉除了對家人的思念外,
對台灣道地小吃的想念,想的起來卻吃不到的痛苦嗎?
以前我弟常笑我,就忍著一年後回台灣就可以吃了,
直到他自己在美國的那半年,
為了吃台灣美食還要辦簽證都加拿大去,
那時的他應該能體諒他老姐我當時的心情吧!
我家的大廚師 - 劉媽媽,
是一位廚藝精湛的媽媽,
以前在台灣唸書時冬天每個星期都要回家吃薑母鴨,
激發了我媽研究的精神,
現在他的薑母鴨可是跟外面賣的不相上下喔.......
也因為我喜歡各式藥膳湯底的東西,
我媽的羊肉爐也是招牌之一呢!
加上近年來阿基師的竄紅,只要她示範過的我媽都會做給我們嚐,
我只能說她也真是一個好徒弟-阿基師的徒弟。
從小在媽媽旁邊看,沒有刻意學卻也讓我練就了一手還不錯的廚藝,
而我的料理特色就是:用料太大方!
怎麼說呢?
譬如我的鮭魚炒飯永遠是鮭魚和料比飯多,
褒湯永遠是看不到鍋底,因為料太多了!
在德國的最後兩年居然連蘿蔔糕和芋頭膏都研究出來了,
有沒有那麼愛吃阿!
但是....肉圓一直是我想都不敢想的挑戰。
大家都知道南部的肉圓以清蒸的為主,
中部的肉圓是炸的,
以前我對炸的不太有興趣,
因為大部分都非常的油膩,內餡也還好不是特別的誘人,
直到前年吃到學生家長買的,
讓我改變了對油炸肉圓的觀念,
其實炸的也是有好吃的喔.....
不過相較之下我還是比較喜歡蒸的比較清淡一些。
這一家不知多少美食節目報到過的台南武廟肉圓,
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吧?
他其實就在台南赤崁樓附近的武廟後方。
就是這一個小攤子,但生意真的很好喔..........
白白嫩嫩的.....快給我來一份
一份三個50元新台幣,
其實在小吃很多的台南,三個50元的肉圓真的不能說便宜,
一般外面現在還是以一個10原為主。
不過是這樣,東西好吃的話貴一點點也還能接受......
看到這一張口水應該已經留下來了.......
咬開以後內餡的樣子長的很向肉包裡面的餡,
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武廟肉圓走的是清淡不油膩路線,
在盤子上是看不到一滴油,
就連咬到中間的內餡也不會像一般外面的
內餡多少會有油質跑出來。
除此之外醬料也很好吃喔...鹹度適中。
左邊的是辣椒醬,拍起來有一點色差,
其實它是淡淡的芥末綠色,蠻好吃的........
這是附贈的清湯,老實說一端上來我第一個反應是
它.....應該不怎麼樣吧!會有味道嗎?!
喝了一口,哇.....我錯了.......
它有著一股濃濃的柴魚香,好喝。
吃著吃著看到這一張,
三人吃一份恕不提供座位,
其實也可以理解啦.....
生意有多好看這一張就知道,
我一顆都還沒吃完,滿滿的一層就賣到剩這幾個。
推薦這一家武廟肉圓給大家喔.....
有回台灣的、有到台南的去嚐嚐吧......